济南大学纪委新版
廉洁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教育 >> 正文
反腐败措施的三项生物学分析
发布时间:2005-04-14 发布者: 浏览次数:

腐败,本是生物学里的一个词,它是指有机体的腐烂变质过程。对食物而言,它一般是指当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适宜时,细菌等微生物在食物中不断繁殖,使食物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组织性状以及色、香、味,转变成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从而失去其可食用性。 如今腐败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部分人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当外界条件(如地位、金钱、环境等)适宜时,使人的思想发生蜕变,产生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的越轨行为。

比较生物学和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发现它们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受到污染;二是具备腐败的条件;三是产生质的变化。

在生物学中防止腐败一般有三个措施:一是将新鲜食物放在低温的环境中防腐保存,即冷藏防止腐败。这种低温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工的(如冰箱制造的低温环境);二是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用来防止食品腐败;三是对可能受污染的食物进行加热杀菌,防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而造成进一步腐败,即加热防止腐败。

既然人们可以将“腐败”一词从生物学领域借用到社会生活中,人们也一定能将预防腐败的生物学措施借用到社会生活中。

措施一:冷藏防止腐败。冷藏的目的就是给食物提供一个不利于细菌繁殖的低温条件,使其存在于一个相对洁净的环境中,让细菌失去滋生的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创造一个提倡廉洁自律的舆论和法制环境,经常给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们吹吹风,呼吸新鲜空气,使其头脑冷静,让那些容易造成干部腐败的因素没有生存土壤,减少干部腐败的机会。这是一个成本最低的预防腐败的措施。

措施二:加防腐剂防止腐败。对于没有受到污染的新鲜食物可在其中加入防腐剂,使食物能够具备抵御外界不洁因素如细菌侵扰的能力,有较长的保质期,达到有效防腐的目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加大在干部中进行反对腐败的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给干部们“打针”、“消毒”,使警钟长鸣。在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机关工作人员或刚提拔的干部进行上岗培训或任职培训中,不仅要培训其业务知识,还要进行防腐教育,使每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免疫”能力。与第一种措施相比,这一措施的实施成本似乎比较高,但是效果是比较好的。

措施三:加热杀菌防腐败。加热的目的是杀灭受污染食物中存在的细菌,如果这些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不深,经过冲洗和加热杀菌消毒以后,仍然可以食用。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生活中真空中,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腐朽思想的侵蚀,产生各种各样错误的想法或有各种错误的行为,对那些思想虽然受到“污染”,但还没有在行动上实施腐败行为或腐败程度不深的人,可以采取严肃的批评和严格的组织措施,如批评教育、换岗交流、降级使用等,这样可以避免干部在腐败的泥坑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既避免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又可以教育挽救干部,还能使干部的社会形象真正得到维护,可谓一举三得。

在三种措施中,前两种是防止腐败的方法,第三种是对已经出现的轻度腐败采取的措施。第一种方法强调的是创造好的环境达到防腐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造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现时社会风尚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我认为防止腐败比反腐败更重要,成本更低,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由于干部腐败给国家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干部的犯罪行为。

第一种措施更多强调的是自律,第二种方法强调他律,用舆论的监督、制度的约束等方法来防止腐败。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第三种方法强调的是对腐败不深干部的挽救和处理,也是一种他律。

(责任编辑:刘君)

济南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Jina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