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本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工作》为题,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2005年5月20日至24日在广东省考察时的讲话摘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反腐倡廉不断向纵深推进。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空隙和漏洞,加上制度和管理跟不上,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呈现滋生蔓延的势头。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侧重遏制,严厉打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期间,江泽民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江泽民反腐倡廉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强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要从标本兼治、更多地注重治标转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思路上来,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反腐倡廉工作在继承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预防腐败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当前,我国还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违纪违法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2004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6.7万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1万多人。其中,经济类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反腐倡廉寓于改革和体制创新之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形成有效防范腐败的机制。
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仅诱发腐败,也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个地方违规审批矿山开采权,导致官商勾结、私挖滥采,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去年,这个地方收回违规审批的采矿权,进行公开拍卖,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与此相关的腐败现象明显减少。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有些方面也是预防腐败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要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防止因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就尽量用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广州、深圳发展有形建筑市场、土地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使这些领域的腐败案件大为减少。
二、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市场秩序不规范,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还容易诱发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走私贩私、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解决虚假评估等问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督。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试点工作,限制或取消“黑名单”上的建筑商承揽工程的资格,在信用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抓好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规范城镇房屋拆迁行为,加强对拆迁补偿资金的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凡是肆意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都是缺德可恶的人,务必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三、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从政准则,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从这些年查处的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从事营利性活动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揽工程、要项目、借贷款,谋取非法利益;有的在企业入干股分红;有的搞“期权”,在职时利用职权为某些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离职后再到那里高薪任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也破坏了公开、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严格执行和逐步完善党政干部从政道德准则,关口前移,防范在先。这些年,中央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后来概括为“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去年中央又提出了领导干部“五个不准”的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结合业务特点,也分别对本系统的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活动制定了具体规定。例如,司法部门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不准在其所辖地区开办律师事务所;公安部门的不准从事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经营活动;国土资源部门的不准从事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等交易经营活动,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规定,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关心爱护,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时,还要针对党风政风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从政准则,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
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和作风,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切实为市场、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要加强效能建设,促进勤政高效。推行电子政务,采用“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深圳市实行网上政府采购,率先创立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广州市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实行网上办文;东莞市开展“万众评政府”活动,这些做法加强了社会监督,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政风行风建设。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信息披露等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这些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群众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五、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重要目标。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有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失职渎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尤其是少数领导人员借企业重组改制、产权变更之机,侵吞国有资产。有的同资产评估机构和不法商人相勾结,压价出售国有资产;有的暗箱操作,自卖自买,低价收购国有产权。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按规定进入市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厂务公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证券、保险等资金高密集领域业务范围越来越广,资金流量越来越大。如果监管不严,就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近些年,金融领域发生的重大案件,暴露出金融监管上存在的问题。要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强对贷款审批、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加强对高管人员尤其是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加大对金融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健全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制度,坚决遏制非法资金往来以及“洗钱”行为。
六、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要坚持从严治党,继续保持遏制腐败的强劲势头,对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务必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绝不手软。加大对违纪违法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的追缴力度,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正确把握政策,宽严相济,既严厉打击腐败分子,又立足于教育和挽救干部。开展巡视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目的也是使领导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要注意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帮助发案地区和部门总结教训,促进预防腐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增多,联系渠道更加畅通。近年来,通过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我们成功地将一些外逃的重大案犯缉拿归案,追回了部分赃款,震慑了犯罪分子。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执法合作、司法协助、人员遣返、涉案资金返还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大缉捕境外经济犯罪逃犯的工作力度。要立足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国情,注意借鉴国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腐败的有益做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多接触干部和群众,更好地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党章规定,纪委要协助党委抓党风。一个地方党风搞得怎么样,主要领导要负责任,分管领导要负责任,我们搞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同样有责任。各级纪委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不断改进工作和作风,做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忠诚卫士。
(中国廉政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