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篇重要文献。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对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荣辱观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同性质社会的荣辱观则根本不同甚至对立。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占有及其数量的多寡,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高低,成为资本主义荣辱观的标准。与此根本不同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以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符合人民、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要求作为衡量人民群众特别是共产党员荣辱观的标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精辟论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国内社会环境的改变,社会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积极健康和可喜的变化,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忧虑的问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些人心目中淡漠了。与此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金钱至上的不良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流行开来,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各类事件屡屡出现甚至屡禁不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党的高度重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总纲领。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各项改革的今天,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把握: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上述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和最大幸福;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以崇尚科学为荣”里所讲的科学,是指包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团结互助作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中国的近现代史反复证明,只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国家和民族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有无比广阔的前景。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上述四条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失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意义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不仅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们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极大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荣辱观。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来维护和保障我国的经济基础不受侵害与稳固如山,来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充分实现并不断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应该通过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道德力量规范市场经济的功能,从而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支持、规范、引导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节制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确保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逐步完善,让市场经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讲话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要把学习、树立、研究、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以贯彻落实。要加大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环境。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要把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作为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要认清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肩负的重要责任,身体力行,努力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按照中央要求,要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评价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要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把“八荣八耻”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