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官德非小事,容易引起舆论的关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搜狐新闻中心,近期对288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9%的人认为有必要培训、提升公务员群体的职业道德水平,79.6%受访者认为提升官德关键靠公众监督。(《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
官德培训是近期的一大热门话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拟在“十二五”期间,对我国全体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轮训,每人培训不少于6学时。诚如一些受访者所言,此举是好事,至少意味着官德问题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了官方的重视。
通过学习培训,学习官德之理论体系,无疑可为提升官德奠定基础。官德说白了就是从政人员的伦理要求,在党校等公务员培训机构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轮训,有利于让久违的官德问题重新进入各级官员的视野。理论培训固然重要,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修过了学时,赢得了学分(许多地方的官员培训已引进了学分制),未必就意味着官德一定得到了提升。曾记否,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不知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进行廉政教育、法制教育,不知有多少贪腐之官在国内外的各类学习中曾经赢得过高分,撰写过质量不低的论文,但结果如何呢?某些贪官的堕落轨迹证实,他们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贪腐的花样也越来越厉害,而涉贪的金额更是越来越吓人。
还是回到官德的话题上来,道德显然是比法律更古老更长青的社会矫正器,因而显得极为重要。官员作为服务者,其自身的道德水平高低尤为重要。即使是在文明社会的早期,也是十分注重为官者在贤德方面的考核权重的。比如司马迁记载帝尧禅让时,官德就是继承人最重要的指标。尧要求举荐继承人,众皆推荐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