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纪委新版
廉洁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教育 >> 正文
著名漫画家方成谈漫画的反腐倡廉教育作用
发布时间:2005-03-1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嘉 宾:方成(著名漫画家)

主持人:王乐乐

●漫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层次才产生的,是作评议用的,有什么意见,拿漫画就能画出来

●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漫画可以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幽默是一种语言形式,是含蓄的表达,它不是直接回答,是让人领悟

●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压制人才的现象,画“武大郎开店”这幅漫画,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嫉妒人才

●鲁迅是中国最幽默的人,最爱读鲁迅的书

●自画像:“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赠言:为善最乐

主持人:大多数人爱看漫画,但问什么是漫画,却说不清楚。请您告诉我,什么是漫画?

方成:漫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层次,越过了封建时代才产生的。封建时代是不会有漫画的。漫画是作评议用的。我有什么意见,拿漫画就能画出来,用国画、油画就画不出来。从这个角度看,漫画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是画出来的语言。

主持人:我爱看漫画,多半是因为它能使我会心一笑,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幽默。现在,请告诉我们,什么是幽默?

方成:辞书上说幽默是一种修辞方法;林语堂说幽默是天生的,不可琢磨的;萧伯纳说,幽默是不可下定义的。到目前为止,关于什么是幽默,我还没有发现一个准确的答案。我的回答是,幽默是一种语言形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语言必然要进化,于是就产生文明幽默的语言。幽默语言的特点是:它不是直接回答,是含蓄的表达;它不是直接告诉,是让人领悟,拐着弯说话。英国前首相贝文是工党的,苏联的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出身资产阶级。贝文想揶揄维辛斯基,说,我出身工人阶级,你出身资产阶级,我们不一样。维辛斯基回答,不,我们一样,因为我们都背叛了各自的阶级。维辛斯基的回答就是幽默。

主持人:除了幽默,好象还有讽刺。在漫画里,讽刺和幽默是什么关系?

方成:讽刺应该是幽默的。当然,也有讽刺得特别尖刻的。像廖冰兄,他受国民党压迫很厉害,所以他的漫画讽刺得很厉害。但画中的人物、线条还是夸张幽默的,那就属于冷嘲型的了。总之,讽刺一般都是幽默的。

主持人:另外,人们往往也把幽默与滑稽联系在一起,怎么区分?

方成:前面说了,幽默是一种语言的形式。滑稽不是,逗你哈哈一乐就完了。

主持人: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漫画能不能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

方成: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漫画还是可以发挥它的教育作用的,但完全消除腐败还是要教育、制度、监督一起抓。

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学化学的,可您却画了一辈子漫画。

方成: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我最早从事漫画,是在“一二・九”运动,我读高中时。当时,日本帝国主义阴谋搞华北自治,国民党的军队也都撤出去了,华北形势很危急。学生们认为,“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纷纷起来,救亡图存。我们学校学生会在北平学生联合会里负责宣传工作。因为大家平时就知道我爱画,所以就叫我负责漫画。怀着一腔激情,我就画了一些中国人要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类的漫画。因为是第一次,也没有什么样子可学,所以比较简单。我真正学会漫画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1936年,我考上武汉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学校南迁到四川乐山。当时条件很艰苦,可同学们的抗日热情很高涨,活动也很多。比如,演活报剧,组织歌咏队呀,等等。我们几个搞文学艺术的就想办一份壁报。这样,画漫画的任务自然又是我来承担。我们的壁报是一星期出一期,我就得一星期画一幅漫画。我们的壁报办了三年,我就画了三年的漫画。可以说,就是在那一段时间,我学会了画漫画。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您的职业漫画生涯的呢?

方成:大学毕业后,我经人介绍,去了天津一家名叫“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地方做研究。我们这个研究社与一个盐厂、一个酸碱厂,在当时国内都是很有名的,老板就是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范旭东、侯德榜。如果不出意外,我应该就会在那儿干下去了。谁知,突然有一段时间,我老失眠,很痛苦,于是,就想换一个环境,希望能好一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到了上海,开始了我的职业漫画生涯。好景不长,国民党到处抓人,我们画漫画的因为老讽刺他们,所以也在之列。这样,上海也呆不下去了,就到了香港。为了糊口,我给报纸画漫画、连环画,有时也做家教。解放以后,我回到北京,进了《新民报》。《新民报》改为《北京日报》以后,我就成了《北京日报》的人了。时间不长,我调到《人民日报》美术组。从此,我就在《人民日报》一直从事漫画工作,一直到退休。当时的组长是华君武。

主持人:在您学漫画那会儿,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在社会上好像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了,您的漫画是否受到过他的影响?

方成:我画的是政治讽刺漫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主要不是讽刺性的。要说起来,我学的是英国漫画家大卫・罗的漫画。大卫・罗在二战时期经常画一些政治漫画讽刺希特勒,把希特勒挖苦得很厉害,气得希特勒要抓他。我一直都认为大卫・罗的政治讽刺漫画是最好的,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解放以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主要学苏联的漫画。苏联当时有个知名的漫画家叫“库克雷尼克塞”―――实际是三个人共用的一个笔名,我们就是学的他们。大卫・罗的漫画讲究幽默,“库克雷尼克塞”的漫画强调讽刺,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主持人:我从小就看您的漫画,印象比较深的是您画的一幅名叫“武大郎开店”的漫画。当时看,只觉得有意思。今天再看,似乎您在表达什么。

方成:我画了一辈子漫画,“武大郎开店”是我最喜欢、也是影响最大的一幅漫画。有个剧团,根据这幅漫画,编了一出河北梆子,广播电台播出了全部演出内容。这幅画是我1980年第一次开个人漫画展中的一幅。当时的背景是,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党中央也号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观念转不过来,存在压制人才的现象。有感于此,我借用《水浒》里的人物,画了这幅漫画,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嫉妒人才。

主持人:那么现在呢,这种现象还有吗?

方成:不能说这种现象就绝迹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如果德才兼备,工作就好做;领导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心胸狭窄,就会惧怕人家来抢他的位子,他就有可能像武大郎那样。

主持人:您日常读的都是哪一类书呀?

方成:因为我研究幽默,所以我看的书都是幽默的。比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很多小说、马克・吐温的一些短篇就很幽默。我读书爱做笔记,都攒下一大摞了。另外,我也在书上做一些批语、注解。我最爱读、也是经常读的是鲁迅先生的书。我手头有一套解放后最早出版的鲁迅文集,10本。我都读完了,还做了索引。要找哪篇文章,哪句话,立刻就能找到。鲁迅说,中国没有幽默,实际上,他本身就是中国最幽默的人。他骂敌人都是拐着弯的,经常是话里有话。他的杂文最具有讽刺性,因而也最幽默。

主持人:在您的一生中,有什么人、什么事值得您记忆?

方成:当年,我们画国内问题讽刺画的全成了右派了,只有华君武和我逃脱了。我写过一篇叫《过堂》的杂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按当时的情况,完全可以划右派了。但因为名额满了,没有往上报,我又逃过一劫。到了“文化大革命”,我终于被揪住了,搞得我家破人亡。

主持人:总结您这一生,有什么得失?

方成:要说得就是我在幽默的研究上有了很大的收获。我现在出版的关于幽默的书已经有十本了。要说失,就是“文化大革命”害死了我的妻子陈今言,我到现在都还想她。我妻子学油画的,她多才多艺,后来跟我学画漫画。她画的一幅讽刺浪费现象的漫画还被毛主席提到过。

主持人:您刚才说,您这一生最大的收获就是研究幽默。那么您是从什么时候从事这项工作的?

方成: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侯宝林对我说,现在的相声演员不懂幽默,不会使“包袱”。他问我什么是幽默。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就说,明天上我家来,我们聊聊。第二天,侯宝林叫上李滨声来到我家,我从报社借了一个录音机,三个人就聊开了。这一聊就是一个上午,也没有搞清楚幽默是什么。侯宝林说了,我们是搞幽默的,怎么连什么是幽默都不清楚呢?侯宝林的话触动了我,便决心要做这样一件事。我去图书馆查资料,什么辞海、百科全书都翻了;解放前,林语堂办的《论语》杂志上面刊登的一些幽默文章,也都看了,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我就自己研究起来了。我的研究如果有点成果,就先拿给侯宝林、谢添、钟灵看,他们提完意见,我修改后再拿去发表、出版。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停过。

主持人:在北京的漫画界有“三老”之谓,就是华君武、丁聪和您。华君武比您大三岁,丁聪比您大两岁。三人中您身体最好。听说,您现在还常骑自行车。您有什么养生之道?

方成:我年轻的时候好运动,打球、跑步、单杠、双杠都行。我常年坚持骑自行车。早先,我上华君武、丁聪家都是骑自行车。华君武住得近点,丁聪住西三环,我住在东三环。这两年,大家都不让我骑了,怕我出事。不过,去近处办事,我还是骑车。总之,生命在于运动,要让自己充实起来,忙起来。我在一本书里为自己的自画像配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这也是我日常生活的写照。

主持人:依您的体验,怎样才能保持一种乐观、健康的心态呢?谢谢。

方成:为善最乐

济南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Jina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